找到相关内容60379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走出修行的误区——关于菩提心

    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众生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强调发愿的对境是逐步扩大的。有偏见、有局限都不是问题,关键是不自欺,不敷衍。   对自己友善并不是放纵自己,因为放纵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尊重自己,而不能让...

    希阿荣博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5681627.html
  • 佛教与玄学之于传统译论的意义

    则形似在其间矣。…夫象物必在于形似,形似须全其骨气,骨气、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,…然今之画人,粗善写貌,得其形似,则无其气韵,具其彩色,则失其笔法,岂曰画也!”[31] 张氏其言旨在于“遗形似而...

    张思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084641.html
  •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

    ,可以有如何的影响”,基督教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文体形式都会给中国新文学以启示。他认为:“要一新中国人的人心,基督教实在是很适宜的。极少数的人能够以科学艺术或社会的运动去替代宗教的要求,但在多数是不可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1395235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往生之路 第八讲

    成为乘法。   结合在净土方面,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,要有愿生西方的心,这样就能成为往生的因。释迦佛在《观经》中亲口说到:“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,发三种心即便往生。何等为三?一者至诚心;二者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往生之路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54004325637.html
  • 佛法智慧之门问答33题

    找到阿罗汉?  (27)在家人不能成为阿罗汉,是吗?  (28)世间充满着什么?  (29)哪种善行功德?哪种功德小?  (30)最大的功德在哪里?  (31)乐土在哪里?由哪里可以进入乐土?  (...就苦,不执着就不苦。   (29)哪种善行功德?哪种功德小?   佛陀教导:“不净施的功德,不及行慈(metta)功德的十六次方分之一。”(泰本巴利藏第25册,244页)   “不净施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法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81319178.html
  • 道──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[惟觉老和尚]

    这念心才是不生不灭的本体。      佛法常讲,这念心有体、相、用三。这念心念念分明、处处作主、一念不生,这就是体。时刻安住在这念心的本体上用功就是返本还源,大众坐长香、打禅七,这都是在体上用功...

    惟觉老和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047414910.html
  • 第三届“法门之光”福慧营学员第一批录取名单

    17 贾海雄 55 郭海林 93 苗林 131 刘伟 18 王娜 56 吴琼 94 姚佩 132(0...

    佚名

    |名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6/16035825491.html
  • 释量论颂(一)

    产生,湿生等众生?全无彼地等。  故一切种性,故根等不待,自类是种,如一转变时,  皆变无别故。诸根一一损,意觉非有损,此变则现见,  彼等亦转变。故觉住所依,有依于觉性,是诸根之因,  故是根从觉。...,彼无此过失。  此破种性,所依亦破故。白色等非是,依止于地等。  依声亦因义,或与自所依,无别而住故,是依余非理。  若如醉等能,有别,非离事,有余义功能。能坏事应坏。  所依若全住,能依应非坏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2638037.html
  • 梵本《因明入正理論》──因三相的梵語原文和玄奘的漢譯

    啟發他人的正智)和「自悟`atmasamvide`」(提高自己的覺悟)。柯利賢論師的《入論疏》有兩個開章頌︰一個表示為了把《入論》的因明原理表述清楚;一個表示為了憐憫眾生而寫作。不消說,玄奘作為一位偉...

    巫白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4938065.html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“量”之理论的研究

    杨惠南台哲学系副教授中华佛学学报第二期(1988.10出版)提要龙树的《回诤论》,被视为是对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正理学派的批评。正理学派主张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有四种——“四量”,其中之一是逻辑的...还说:“二人者,般若及方便。般若波罗蜜能灭诸邪见烦恼戏论,将至毕竟空中。方便将出毕竟空。”(注85)这是注释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(品般若经)·譬喻品(第51)》的一段论文。经中用五种譬喻,说到一个虽然“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538184.html